返回文章列表
你的熱量赤字是真的嗎?經常被忽略的隱形熱量

你的熱量赤字是真的嗎?經常被忽略的隱形熱量

OZO團隊營養師

嚴格控制飲食又認真運動,卻依然看不到體重下降?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們解釋了基礎代謝率的重要性,以及它對熱量赤字的影響,當消耗的熱量少於身體所需時,體重就會下降。理論上,維持每天500大卡的熱量赤字,每週可以減輕0.5公斤體重。但是,如果長期執行熱量赤字卻看不到成效,就要先思考:真的有熱量赤字嗎?會不會根本就算錯了?

研究發現,其實人們傾向低估實際的熱量攝取,有時誤差甚至高達30%,而這種無意識的計算錯誤,往往就是減重失敗的根本原因。這篇文章,我們就來解析常見的錯誤原因、這些錯誤為何會阻礙減重,以及正確估算熱量的方法。

目錄

計算熱量常見的五大錯誤

1. 忽略隱形熱量,導致低估整體熱量

市售的小份肉燥飯一碗約有400大卡熱量(1碗白飯+4湯匙肉燥+滷汁),不過這類小吃並沒有標準份量,各店家的做法不一可能使得實際熱量相差多達20-30%:

  • 大小碗的白飯份量差異
  • 肉燥的肥瘦比例
  • 滷汁的濃稠度及添加白糖與否
  • 有無搭配滷蛋、油豆腐、醃蘿蔔等配料

尤其面對像肉燥飯這種混合型食物(白飯+肉燥+滷汁),只憑直覺判斷份量,很容易就會低估實際吃進的熱量。

其他常見陷阱:

  • 炒飯:市售每盤炒飯的份量接近2碗飯,光是白飯的熱量就有560大卡。
  • 無糖珍珠紅茶:無糖茶看似很安全,但以糖熬煮的配料卻隱藏了30-200大卡的熱量。
  • 炸四季豆:許多人吃鹽酥雞時,為了健康會點一份炸蔬菜。蔬菜本身熱量雖然低,吸油量卻很驚人,因此油炸後的熱量可能多達5倍。例如:一份26大卡的四季豆,經油炸後增加到125大卡。

2. 忽略烹調用油,每湯匙油就相當於半碗飯的熱量

多數人炒菜時是憑感覺加油,卻不知道油脂的體積小但熱量高。其實,每湯匙的油(15毫升)就含有135大卡,相當於半碗白飯的熱量。如果要達到餐廳料理的美味程度,每道菜可能需加入2-3湯匙油,相當於吃下1到1.5碗飯的熱量。

尤其,油脂不像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能快速帶來飽足感,因此容易不自覺超量。若每天額外增加一湯匙油脂攝取,這看似微小卻持續的熱量超標,一年下來就能使體重增加6公斤。這也是許多人困惑「明明沒有吃很多,為什麼這一年胖這麼多」的原因。

3. 錯誤解讀營養標示,其實每份≠整包

下午工作疲憊時,嘴巴也感到無聊,正在飲控的你走到零食櫃前挑了一包小點心,看見營養標示上寫著「每份60大卡」就安心享用,但是當你吃完一整包,可能實際上已經攝取了180大卡,問題就藏在「本包裝含3份」的小字中。

其實,多數人在閱讀營養標示時,經常忽略或誤解份量的概念,直覺地以為「一包=一份」,使我們低估實際熱量,類似的問題也經常發生在喝瓶裝飲料(如汽水、氣泡飲)的時候,以為一瓶氣泡水才30大卡,卻沒發現一瓶含有5份。

4. 高估運動的熱量消耗,運動後可以吃東西嗎?

下班後去健身房爬了30分鐘階梯機,螢幕顯示消耗300大卡,你便心滿意足地沖澡回家,返家路上忍不住買了杯無糖珍奶,安慰自己:「反正剛剛燃燒300大卡,應該沒關係吧~」。

事實上,這杯珍奶可能已超出你的運動消耗。以橢圓機來講,研究發現,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時,器材顯示的熱量消耗比起實際值高出近100大卡,此外,運動的實際熱量消耗因個人體重、運動強度與代謝差異,因此難以精確計算。

提醒: 運動不僅創造熱量赤字,更有助於維持代謝、肌肉、心肺功能、免疫力與心理健康,是減重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
5. 無糖手搖飲=沒熱量?

手搖杯是台灣人的必備日常,但即使選擇無糖茶飲,一旦加入含糖配料,熱量就可能增加30-200大卡。例如珍珠(波霸)每份約有150大卡,若做成珍珠鮮奶茶,一杯可達300大卡,每天喝2杯就相當於多吃一個便當。

此外,飲料不像固體食物一樣有效地觸發大腦的飽足感機制,因此,在飲用高熱量飲料後,我們並不會自然減少吃其他食物,導致不知不覺間攝取過多熱量。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天喝手搖飲的人,總覺得自己吃的不多,體重卻不斷增加的原因。

手搖飲陷阱

  • 奶精奶茶:奶精幾乎沒有營養價值,主要成分是糖漿、油,每杯30公克就有近180大卡的空熱量。
  • 芋泥:加入大量鮮奶油和糖的甜芋泥,熱量可能比起正常蒸熟的芋泥多出2倍。
  • 甘蔗青、水果茶、蜂蜜檸檬:需辨別果汁基底是否為新鮮現榨,若是添加果糖、濾渣濃縮果汁、蜂蜜、甘蔗汁等,通常含有更多的精製糖。

**提醒:**連鎖手搖飲品牌於官網或門市提供熱量資訊,購買前可先查詢

為何算錯熱量會如此難瘦?

累積效應:抵消熱量赤字+持續熱量盈餘

根據營養學的能量平衡原則,理論上每攝取額外7700大卡可使體重增加1公斤。想像自己為了減重,每天克制少吃半碗飯(140大卡),但下午無意識地喝了一杯無糖珍珠紅茶(150大卡)卻未計入熱量,數字加減後,原先的熱量赤字早已被抵銷。此外,每天僅需150大卡的誤差,一整年累積下來(150大卡 × 365天 = 54,750大卡),就可能導致近7公斤的體重增加。這看似微不足道的錯誤,會使你感覺自己總是在減重,卻永遠看不見成效。

導致錯誤的減重策略

根據不準確的熱量估算來調整減重策略時,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錯誤決定:

  • 以為某些食物熱量不高、適合減重,所以每天吃
  • 習慣性喝飲料,卻從未計入整日熱量攝取,導致熱量持續超標
  • 高估運動消耗而吃過量,抵銷運動的熱量赤字

當熱量攝取長期被低估時,你可能會誤以為自己是身體差、基礎代謝率過低才無法瘦下來,因此產生挫折感並放棄;然而,問題核心可能僅是熱量計算有誤差而已。

正確估算熱量的實用方法

1. 使用定量化的餐具

  • 全穀雜糧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:使用240毫升的標準碗
  • 豆魚蛋肉類:使用手指及手掌
  • 乳品類:使用量杯
  • 油脂類:使用湯匙

2. 建立標準的視覺參考

  • 全穀雜糧類:如米飯、麵條等,每半碗約為140大卡
  • 豆魚蛋肉類:肉類、魚類、海鮮等,每三指長寬約為75大卡
  • 蔬菜類:汆湯蔬菜每半碗約為25大卡
  • 水果類:每八分滿碗(一個棒球大小)約為60大卡
  • 乳品類:全脂鮮奶每240毫升為150大卡
  • 油脂類:每1湯匙(15毫升)為135大卡

3. 使用飲食紀錄App

  • Myfitnesspal:涵蓋大量市售食品及食材資料庫供使用者查詢,搭配電子秤記錄食物重量,即可自動換算熱量及三大營養素資訊。
  • OZO:新一代飲食紀錄App,與營養師合作設計,主打隨拍隨記,將餐點拍照上傳進行AI即時分析,自動記錄食物內容、重量、熱量及三大營養素。

4. 正確閱讀營養標示

  • 注意「每份份量」與「本包裝含幾份」,市售包裝食品,通常一包中含有不只一份,應將每份份量乘上包裝總份數。
  • 範例:樂O洋芋片,營養標示表示「每一份量30公克,本包裝含2份,每份熱量162大卡、蛋白質1.5公克、脂肪9.8公克、碳水化合物17公克」,代表這包洋芋片的總量為「30公克 x 2份」,並且,總共含有「熱量324大卡、蛋白質3公克、脂肪19.6公克、碳水化合物34公克」。

結論

熱量赤字是減重的基本原理,但若無法準確估算,恐怕難以看見成效。學習正確估算份量、仔細閱讀營養標示,並善用科技工具來創造真正的熱量赤字,才能達成長期減重的目標。

【立即行動】下載OZO AI飲食紀錄APP,讓你的減重之旅不再被隱形熱量絆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