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減重過程中的關鍵荷爾蒙(下):壓力、代謝與體組成荷爾蒙
延續上集對飢餓素、瘦素與胰島素的討論,本篇介紹另外四種在減重時必懂的荷爾蒙:皮質醇、甲狀腺素、生長激素與睪固酮。透過了解它們的生理功能,以及失衡時的典型症狀,你將能更有意識地找到問題點,進而調整策略。
內容目錄
- 壓力荷爾蒙:皮質醇(Cortisol)
- 代謝關鍵:甲狀腺素 (Thyroid hormones)
- 燃脂幫手:生長激素 (Growth Hormone)
- 性荷爾蒙:睪固酮 (Testosterone)
- 結論
壓力荷爾蒙:皮質醇 (Cortisol)
皮質醇,又稱為壓力賀爾蒙,由腎上腺的皮質所分泌,因此被稱為皮質醇。它的分泌具有晝夜節律,在每天清晨自然達到高峰,幫助我們醒來並面對新的一天,之後逐漸下降,晚上降至最低點。皮質醇是我們身體主要的壓力荷爾蒙,當我們感到緊張、生氣或害怕時,身體會出於保護機制,增加皮質醇的分泌。現代生活的長期壓力,可能導致血中的皮質醇濃度持續偏高,進而增加大腦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渴望,並且促使脂肪堆積在腹部。因此,減重時不只要關注飲食,適時的舒壓放鬆更能幫助你順利減輕體重。
長期皮質醇過多,影響減重效果:
-
中央型肥胖、蘋果型身材:皮質醇可能促進內臟脂肪細胞的增生,這些脂肪細胞對皮質醇特別敏感,導致腹部肥胖,更增加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。
-
容易情緒性進食:對壓力特別敏感的人,在感到壓力時,皮質醇可能分泌得特別多、特別快,或者持續時間特別長,使得大腦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渴望增加,導致嚴重的情緒性進食行為。
-
影響胰島素敏感性:長期的血中皮質醇濃度升高,可能會促進胰臟β細胞(製造胰島素的細胞)死亡,破壞血糖調節。同時,皮質醇本身也會促進肝臟的糖質新生、抑制組織利用葡萄糖,促使血糖升高,進一步讓脂肪容易儲存在身上。
-
睡眠不足的惡性循環:皮質醇是一種增加警覺性的荷爾蒙,夜晚應該降低濃度才能入睡。若習慣於睡前滑手機、追劇等,任何睡眠剝奪的行為,都會使得皮質醇分泌增加,進而再延後入睡時間、增加夜晚醒來的次數,並減少深層睡眠時間,導致睡眠品質下降,並反覆此惡性循環。
代謝關鍵:甲狀腺素 (Thyroid hormones)
甲狀腺素是體內重要的代謝調控荷爾蒙,它由頸部的甲狀腺製造,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碘才能正常生產。甲狀腺素的合成與釋放,受到下視丘-腦下垂體-甲狀腺軸的嚴密調控。
大腦的下視丘和腦下垂體,負責偵測體內的甲狀腺素濃度變化。當體內的甲狀腺素濃度不足時,可能導致疲倦、怕冷、體重增加等症狀,此時,下視丘和腦下垂體便會製造促甲狀腺激素(TSH),要求分泌更多的甲狀腺素,提升代謝、產熱。
反之,若體內的甲狀腺素濃度過高,可能出現心跳加速、怕熱、體重減輕,身體便會減少甲狀腺素製造,以維持正常生理代謝。
常見甲狀腺素異常的原因:
-
甲狀腺素過高:自體免疫疾病(如葛瑞夫茲氏症)、甲狀腺炎、服用特定藥物等。
-
甲狀腺素過低:自體免疫疾病(如橋本氏甲狀腺炎)、長期飲食缺乏碘、甲狀腺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的患者、服用特定藥物等。
燃脂幫手:生長激素 (Growth Hormone)
生長激素是由大腦中的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,除了在青春期時幫助我們長高,在減重過程中,也影響著肌肉與脂肪的代謝。生長激素在一天中會分好幾次、階段性的釋放,其中最明顯的一次高峰,也就是一天當中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段,發生在入睡後1~2小時內的深層睡眠階段,這段時間通常落在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之間。若此時沒有睡好,錯過這一波高峰,跑去熬夜追劇、滑手機,或者睡眠中斷、太晚睡,都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量,進而影響脂肪分解與肌肉修復的效率。
生長激素能夠刺激脂肪細胞分解脂肪酸,特別是內臟脂肪與腹部脂肪,幫助身體把這些脂肪拿來當作能量來源。同時,它也能減少肌肉分解、促進蛋白質合成,對於正在進行熱量控制的人來說,能幫助降低肌肉流失、維持基礎代謝。這些作用使生長激素成為減脂不減肌的重要調節因子。
除了睡眠,生長激素也會在高強度運動(衝刺、重訓、HIIT)時大量釋放,促進脂肪分解與肌肉修復,對減重有加乘效果。
幫助生長激素正常分泌的習慣:
-
規律睡眠、避免熬夜:晚上 10 點前入睡,睡滿 6~8 小時,抓住生長激素的自然分泌高峰。
-
每週 2~3 次高強度運動:像是間歇性高強度運動及重量訓練,能夠刺激生長激素分泌,幫助燃脂。
-
睡前避免吃甜食與精緻澱粉:睡前吃大量碳水化合物(麵包、甜點、含糖飲料)會因血糖與胰島素上升,抑制夜間生長激素分泌,影響脂肪分解與修復代謝。
性荷爾蒙:睪固酮 (Testosterone)
睪固酮是一種屬於雄性素類的性荷爾蒙,雖然在男性體內濃度較高,但在女性體內也會以較低的濃度存在。除了與性功能發育有關外,睪固酮同時也是調控肌肉量、脂肪分布與基礎代謝率的重要角色。
適當的睪固酮濃度有助於維持瘦體組織、促進脂肪氧化與能量消耗,對於體重控制有幫助。在男性體內,睪固酮具有明顯的晝夜節律,清晨濃度最高,晚上逐漸下降;而女性通常只在排卵前略為升高,整體的變化較小。
睪固酮的作用也有性別差異。對男性而言,睪固酮偏低會導致肌肉合成減弱、脂肪堆積增加,代謝率下降,通常需進行睪固酮補充治療。然而,女性體內的睪固酮偏高時,卻常伴隨**胰島素阻抗、排卵異常與腹部脂肪堆積,**像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)患者,體內過多的雄性素反而與體重特別難控制有關。
常見睪固酮異常原因:
-
男性:肥胖、內臟脂肪過多、慢性壓力、睡眠不足、胰島素阻抗、代謝症候群、性腺功能減退、服用特定藥物等
-
女性: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、過度運動(女性運動員三聯症)、極低熱量飲食、壓力型月經異常、更年期後卵巢功能退化、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、使用外源性雄性素、腦下垂體功能異常等
OZO小教室:睪固酮分泌機制
在體內,睪固酮分泌受到多個器官及腺體共同調控,組成了下視丘--垂體--性腺軸。首先,下視丘分泌促性腺釋放激素(GnRH),進而刺激腦下垂體釋放黃體生成素(LH),最後促進性腺細胞製造睪固酮。睪固酮進入細胞後,與細胞內的雄性素受體結合,調控基因表現,影響肌肉蛋白質合成、脂肪氧化與胰島素敏感性。
結論
皮質醇、甲狀腺素、生長激素與睪固酮的平衡和減重密不可分。有意識的觀察身體狀況,適時調控壓力、培養運動習慣、盡可能規律睡眠,有助於達成理想的荷爾蒙平衡狀態,使得減重減脂過程更順利。若擔心自己是因荷爾蒙失調導致體重難以下降,或者有類似症狀,務必儘早尋求專業醫事人員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