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文章列表
藥物與減重(上)我適合吃藥嗎

藥物與減重(上)我適合吃藥嗎

OZO團隊營養師

目錄

  1. 減重為何需要藥物治療?
  2. 減重藥物適用於哪些人?
  3. 使用減重藥物前,我該注意什麼?
  4. 減重藥物的常見迷思
  5. 結論

一、減重為何需要藥物治療?

過去,我們經常將肥胖當成吃太多、動太少的後果,然而現代醫學卻認為,肥胖應該被診斷為一種慢性疾病。體重無法下降,往往涉及大腦對飢餓與飽足的感知異常、胰島素與瘦素失衡、代謝率下降,甚至與慢性發炎、壓力荷爾蒙長期偏高有關,因此,肥胖已經不只是如此簡單的問題。

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,有些人飲食控制得很好、也有規律運動,但體重卻仍停滯,甚至因爲反覆減重,影響情緒與生活品質。此時,尋求藥物的幫忙或許會是一個突破點。減重藥物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飲食和運動,而是用來打破體內不利於減重的條件

在國際的肥胖治療指引中也提到,針對BMI達到30BMI超過27且合併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共病的患者,若透過生活習慣改變(如飲食、運動)的減重效果有限,就應該考慮藥物治療。

二、減重藥物適用於哪些族群?

根據國際與國內肥胖治療指引,若患者無法僅透過飲食與運動達成體重控制目標,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,即可考慮減重藥物治療作為輔助介入手段:

  1. 體位標準達BMI ≥ 30 kg/m²:屬於臨床定義之肥胖者,即使未合併其他共病,亦可考慮藥物介入以減輕體重並預防慢性病風險。

  2. BMI 介於 27-29.9 kg/m²且合併至少一項與肥胖相關之共病:如第二型糖尿病、代謝症候群、高血壓、血脂異常、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、非酒精性脂肪肝等。

  3. 曾多次透過生活型態改變仍無法有效維持體重者:已進行飲食控制並且規律運動,但體重仍反覆回彈的人,可以考慮使用藥物可作為減重輔助。

  4. 食慾明顯異常者:情緒性進食、暴食傾向、飢餓感過度頻繁等臨床現象,可考慮使用抑制食慾的藥物。

  5. 其他經醫師評估有減重必要的族群: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)合併胰島素阻抗、肥胖相關不孕症、關節退化等患者。

藥物治療應由醫師評估及開立,並搭配生活型態調整,以達到長期、安全、有效的體重控制。

三、使用減重藥物前,我該注意什麼?

藥物作用機轉與常見副作用

  • 減重藥物依照作用機轉,可大致分為三個類別:腸道荷爾蒙(GLP-1)類似物、阻斷吸收類藥物、中樞作用型食慾調控藥物。首先,腸道荷爾蒙(GLP-1)類似物可以延緩胃排空時間、增加飽足感、降低食慾,也能幫忙穩定血糖,對於肥胖且合併血糖問題的人,可以作為考慮的選項。阻斷吸收類藥物,像是藉由抑制消化酶,減少腸道對脂肪的吸收,讓我們吃進去的熱量不會完全被吸收,適合經常吃得比較油、喜歡炸物的人。最後,中樞作用型食慾調控藥物,則是直接作用在中樞神經、影響食慾,讓我們比較不容易感到餓,或是吃一點點就飽,能夠幫助減少進食量。

  • 各種藥物造成的副作用、應對方法也不一樣,常見的症狀包含: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便秘、腸胃不適、低血糖。使用藥物初期副作用通常較明顯,若有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便秘、腸胃不適等症狀,可選擇好消化的白飯、水煮蛋、新鮮切塊水果等食物,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,且要確保水分及電解質補充,避免發生脫水。若症狀嚴重影響生活,建議儘早回門診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調整劑量及更換藥物。

藥物無法取代生活型態改變

  • 多數減重藥物的目的為建立體重控制基礎,使用時還是必須搭配飲食與運動處方才能達到長期減重效果。若僅依賴藥物,效果通常有限且不易維持,停藥後容易復胖。

減重藥物需由醫師評估開立

  • 減重藥物需透過合法醫師開立及評估,如:劑量、療程長短、停藥時機。切勿聽信傳言於坊間購買來源不明的藥品,可能造成健康風險。以現行常用的Rybelsus(瑞倍適)為例,起始劑量通常為每日3毫克,並由醫師評估耐受性、效果及減重目標,判斷是否逐步提升劑量至7毫克或14毫克,並且安排停藥計畫。

考量經濟是否能長期負擔

  • 台灣的減重門診屬於自費門診,而非健保給付範圍,且目前核准使用的輔助減重藥物也為自費項目,並無健保給付,因此看診及藥物費用皆需自行負擔。其中,藥物價格依不同種類及劑量有所差異,平均每月藥品費用約為4000元至15000元不等。使用前,建議先評估經濟能否負擔持續使用3至6個月,甚至更長期,以免半途而廢更浪費錢。

四、使用減重藥物的常見迷思

Q:吃減重藥一定會瘦嗎?

A:減重藥物的主要功能,是幫助你更容易控制食慾或者減少吸收。如果完全不顧飲食內容,以及整日熱量攝取,確實可能看不見效果。

Q:減重藥物會上癮或傷身體嗎?

A:現行經衛福部核准的合法減重藥物,副作用通常會隨著時間逐漸緩解,也不會導致成癮性,或者一停藥就胖回來。若擔心使用藥物會影響身體狀況,應於看診時請醫師仔細評估。

Q:吃藥就要一直吃下去,不能停?

A:藥物只是輔助工具,一旦建立好飲食與生活習慣,就能逐漸停藥或調整劑量。

Q:停藥後會復胖?

A:若停藥後又恢復原本生活方式,當然可能復胖。但若同時建立了新習慣,效果就能更長久,甚至不再反彈。

Q:吃藥減重就是偷懶?

A:對於體重過高、生活難以配合(需輪班、工時長、工作壓力大)、合併有慢性病的人,使用藥物可以幫助打破現狀,這是一種治療選項,而不代表走捷徑,或者不夠自律。

五、結論

如果你已努力控制飲食、規律運動,卻仍卡關且因此感到氣餒,也許是時候尋求專業幫助。減重藥物是一種治療選項,幫助你更有效率地找回健康。下一篇會深入介紹台灣現行核准的減重藥物種類、他們作用機轉與常見副作用,幫助你更清楚了解每種藥物的特色與適用族群。